朝鲜战争期间,十几个国家组成所谓“联合国军”挥师半岛,但其中有一支部队,引发了比电视剧还精彩的误会、尴尬与血战。这支队伍号称来自奥斯曼帝国的后裔,满怀雄心想在这场国际冲突中抢个风头,结果却在朝鲜的山头上演了一出大型乌龙剧:二十分钟全营覆灭,大半个旅就此消散。土耳其旅在朝鲜战场到底经历了什么?这些满腔热血的异乡战士,为何就像汽水开瓶一样“砰”地一下就没了劲头?面对中国志愿军时,他们究竟撞上了怎样的一堵“钢铁墙”?今天,我们就要拆一拆这段尘封往事的真相。
有人说,土耳其旅是朝鲜战场上最会“蹭热度”的部队之一,有人却认为他们勇敢无畏,敢于硬碰硬。争议就这样吊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心。土耳其,这个自诩奥斯曼荣耀传人的国家,千里迢迢派出5000多战士,企图在国际舞台上重振雄风。当年在大唐铁骑和拜占庭帝国的夹击下,突厥后裔们几度沉浮,如今土耳其人在美英加的夹道欢呼中挥师东亚。他们胡子拉碴,腰佩弯刀,一下船就跟韩军、美军站到了一起,个个摩拳擦掌。问题是,这股锐气、这份凶悍,在残酷的朝鲜战场到底能不能“真刀真枪”站稳脚跟?当鸭绿江边的中国志愿军正酝酿着“双层包饺子”大招时,土耳其旅还在幻想一举立功。可谁知,这场战争,是血与火、铁与骨的考场,不是谁都能“补考过关”。
咱们得从当时的国际环境说起。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,土耳其很快跟风参战。说白了,土耳其可不单纯是帮韩国,他们有自己的“小九九”——想在西方盟友眼前刷一波好感,也想借机找回奥斯曼帝国的“高光时刻”。于是,一个旅不到6000人马浩浩荡荡登陆釜山,被美军安排在第9军中当“急先锋”。第一场战役,他们没直接碰上志愿军,反倒成了最会“报喜”的部队。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,第二场战役的号角一响,戏剧性的场面接连上演。只因语言不通,土耳其旅把正在败退的韩军自己当成了志愿军,稀里糊涂一阵扫射和追捕,痛痛快快抓了两百多俘虏。旅长亚兹吉高兴得逢人就炫耀,连美军总指挥沃克都“乐开了花”。当沃克发现这些“战果”里的俘虏全是自家人,脸色变得比冬夜煤球还黑。搞笑归搞笑,这乌龙火拼让“联合国军”场面一度陷入混乱。再说当时前线如山火蔓延,已经无暇计较误伤,土耳其旅很快被推上冲突最激烈的嘎日岭正面。美军摆明了“用完即弃”,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,志愿军早已埋伏妥当,盯着他们等开饭。
尴尬的是,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并没有如期到来。土耳其旅刚站稳脚跟,夜色还没褪去,就被38军114师第三营瞄上了阵地。一对一刚一交手,仅仅二十分钟,土耳其旅一个营就土崩瓦解,拼死逃到了阳站。可怕的是,这只是噩梦的前菜。志愿军追击部队迅速合围,像打蛇打七寸一样,直接向土耳其旅主力发起了总攻。结果如何?两个小时左右,580人被消灭,2000多人重伤,几百人失踪和被俘,这个号称勇猛的旅,战斗力瘫了大半。更让人唏嘘的是,外表看去,战场重归安静,双方都在修整,仿佛阴霾暂时散去。然而屏幕背后的“联合国军”高层,对土耳其旅的战力已经深深地打了个折扣。反对声音立刻冒出来:有美军军官质疑土耳其人能否胜任正面战场,有些韩国人甚至取笑他们“自己打自己”。而土耳其国内报纸则拼命往回找场子,硬说自己“英勇奋战”,可战场上的伤亡数字很难糊弄。静悄悄的战地,埋下了更大危机的种子。
然而,戏剧性一幕远不止步于战场。50年后,历史竟然“重放”了一回。1999年,中国购买的瓦良格号航母准备回国,可必须经过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。按理说,先交点过路费,给点面子,四百多年前奥斯曼帝国的雄风早没了。可这回,土耳其大胆狮子大开口:“10亿美元保证金,不给就别走!”这下,中国一众网友炸锅:谁家过路收这老高,高速公路都不敢这么要钱!土耳其的算盘打得精,只因当年在朝鲜战场被耍怕了,如今逮到个机会想狠狠捞一笔。中土关系因此一度紧张,瓦良格号硬生生卡在了黑海港口。历史的幽默感就体现在这儿:曾经豪情万丈的土耳其旅,几十年后却摇身一变玩起了“横财发家梦”。各路国际媒体和军迷一下炸开了锅,有的为中国叫屈,有的为土耳其辩护:你不交钱我就不给过,这地盘我说了算!当年朝鲜一役遗留的旧账,竟然如此“魔幻”地爆发在21世纪。
事情表面上似乎平息。中国最终通过谈判和特殊渠道,让瓦良格号安全回国,土耳其也拿了自己满意的“通道费”。但你以为恩怨至此一笔勾销?并没有。中土之间因为朝鲜战争的历史阴影,由此多了道难以跨越的心结。对中国来说,土耳其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“刺刀见红”;对土耳其来说,“联合国军”一场败仗的阴影始终难以洗清。不仅如此,世界上各种势力借机起哄——美欧媒体冷嘲热讽,说中国“吃了哑巴亏”;而一些国际军迷和历史爱好者还乐此不疲地翻旧账,谁是正义,谁是炮灰,谁又是误伤高手,网络上吵得不可开交。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,两国民众的情绪时不时蹦出来示威,再加上一些冷战余烬的国家总想搅浑水。中土官方多次合作,却总绕不过历史这个“疙瘩”。有矛盾、有沟通,也有一层层隔阂,就像压在地毯下的尘埃,始终没机会掸个干净。
回头一想,现在有种滑稽的感觉。你说土耳其旅在朝鲜战场是真勇敢,还是被命运“开了个天大玩笑”?他们自带奥斯曼勇士的叙事背景,结果上阵就抓错“敌人”,悲壮变闹剧,既伤敌(其实是友军),又伤己。至于后来扼守海峡收过路费那一出,说是为国家利益,也有点像土耳其凭老祖宗交待下来的“过路税”惯性。可你要真把他们当战场英雄捧上天,未免对“联合国军”有点不厚道;你若一味嘲笑他们,似乎又忽略了所有战争的残酷。讽刺的是,“峥嵘岁月”也好、“辉煌历史”也好,功过是非都成了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。无论是误伤乌龙,还是后来的天价过路费,都说明了一个问题:历史从来不缺意外和荒诞。暗笑一句:“土耳其旅,不愧是‘最会制造悬念'的部队。”但到底是勇气,还是运气使然?每个人心里怕早有答案。
都说历史是成者为王,败者为寇。那你怎么看土耳其旅在朝鲜的表现?是真英雄还是跑龙套?还有,后来那波天价过路费,是维护国家利益,还是打着旧账敲竹杠?有人觉得“友军误伤、败仗还收高价过境费”是大型双标秀,也有人说“这叫理直气壮谋生存”。你怎么看?留言区说说你的看法。
权威股票配资,靠谱的配资,投赢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